北京街头,一辆辆自动驾驶汽车稳稳地跑在路上,车里没有司机,却能自己拐弯、避让行人。这场景听起来像科幻电影,可在北京,这已经是真事了!北京正用实力告诉大家: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块,咱是认真的!
汽车产业在北京可不是小打小闹,而是制造业的“老大”。2024年,北京汽车产业产值高达4430亿元,同比增长15.9%,这增速是近十年来的新高。简单说,北京造车不光多,还越来越牛!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、从普通车到智能车,北京的工厂里,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忙得热火朝天,造出的车子开到全国各地,甚至卖到海外。
为啥北京能这么厉害?先说“硬”实力。北京有三个国家级创新中心,分别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和动力电池创新中心。啥意思?就是北京在造车的技术上,全国领先!这些中心就像汽车产业的“大脑”,专门研究怎么让车子更聪明、更省电、更安全。比如,智能网联汽车,能通过车和路之间的“对话”,提前知道红绿灯变化,减少堵车时间。动力电池中心则让电动车跑得更远,充一次电能开好几百公里。
再说“软”环境。北京的政策给力,动作快!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“准入与上路通行”和“车路云一体化应用”双试点城市,这名号可不是随便给的。啥是“车路云”?简单讲,车子、道路、云端系统三者打通,车子能“听”到路况信息,自动调整速度和路线。北京亦庄的自动驾驶示范区,就是这技术的试验场。工人们在那儿测试自动驾驶车,车子自己跑得稳稳当当,连老司机都得服气。
北京的整车企业也不含糊。北京奔驰、小米汽车、理想汽车等8家大厂扎堆在这儿生产。尤其是小米汽车,2024年成了“黑马”。6月16日,记者走进小米汽车工厂,看到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精准操作,一辆辆崭新的YU7汽车从这里下线。参观者挤在体验中心,摸着车子直呼“太酷了”!小米从做手机到造车,跨界玩得这么溜,靠的就是北京的创新土壤。
数据再摆一摆:2024年,北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比前一年猛增30%以上。这数字背后,是无数工人加班加点,是科研人员熬夜攻关,也是北京政府一步步放开政策,鼓励企业大胆试。比如,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北京街头已经不是稀罕事,市民坐上车,手机点一点,车子自己开到目的地,方便得不得了!
北京的成功,还因为它会“借力”。企业、大学、科研院所在这儿扎堆,互相配合。清华大学、北汽集团、百度这些大咖,经常凑一块儿搞研究,成果直接用在车子上。就像做菜,食材好、厨师棒,调料还齐全,做出来的菜能不好吃吗?北京就是这么个“厨房”,造出的车子自然香。
这事儿对老百姓有啥好处?首先,车子更聪明,出行更省心。以后开车,可能都不用自己动手,车子自己就能带你到家。其次,新能源车环保,尾气少了,空气更干净。再者,北京的汽车产业火了,工作机会也多了。从流水线工人到程序员,从销售到维修,产业链上啥岗位都有,年轻人找工作更有盼头。
当然,北京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。智能网联汽车这东西,技术复杂,成本高。怎么让车子更便宜,让更多人买得起?怎么让自动驾驶更安全,彻底放心?这些问题,北京还在啃硬骨头。但看现在的势头,北京肯定不会停下脚步。政府、企业、科研院所一条心,劲儿往一处使,未来肯定更牛!
最后,想问问大家:你坐过自动驾驶的车没?感觉?咋样?北京这波操作,硬是把科幻变成了现实。未来,咱的街头会不会全是“聪明车”?这事儿,值得期待!
途乐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